武汉市的社区建设和服务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社区概况、建设和服务情况:
社区概况
截至20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和远城区共有1271个社区居委会,这些社区居委会是城镇地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地位相当于农村地区的村民委员会。
社区建设
1. 盛世社区:位于江汉区汉兴街道,占地面积0.1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社区内共有14栋房屋,157个商业门点,居民4716户,常住人口8463人。
2. 东方社区:位于江岸区后湖街,辖区面积0.75平方公里,共有7492户居民,近两万人。社区内有多个住宅小区和共建单位。
3. 三阳社区:位于江岸区一元街道,总面积约0.352平方公里,居民6484户,11344人。社区内有多个历史建筑,并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社区服务
1. 五环社区:位于洪山区卓刀泉街道,社区活动中心经常举办太极班等健身活动,居民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和快乐。
2. 黄金堂社区: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豹澥街,社区秉持“共同缔造”的理念,通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努力打造美好的社区环境。
3. 海核社区:位于洪山区关山街道,社区联合养老机构开展公益服务活动,提供理发、修鞋、修伞、义诊等服务。
4. 科苑社区:位于江岸区花桥街道,社区为高龄老人提供磨剪子、修脚、医疗咨询等便民服务。
其他社区活动
1. 国际人才社区:位于东湖高新区豹澥街道,社区组织植树节活动,居民参与植绿护绿,共建生态家园。
2. 双塔社区:位于武汉经开区湘口街道,社区积极推动“健康社区”建设,开展健康讲座,提升居民健康意识。
3. 花城社区:位于东西湖区,社区举办社区达人选拔赛,通过选拔和培养社区达人团,打造养老服务的前沿力量。
这些社区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致力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和谐与进步。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看似平凡的社区,其实藏着不少让人惊喜的秘密呢?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武汉的社区,看看它们是如何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又充满活力的!
一、网格化管理,让社区更有序

走在武汉的街头,你会发现,每个社区都像是一个大家庭,温馨又和谐。这离不开他们独特的网格化管理。就像拼图一样,把社区划分成一个个小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专人负责,这样一来,社区的事情就变得井井有条了。
比如,智苑社区,这里的老人们特别多,为了方便他们出行,社区把石头花砖换成了水泥砖,还在每栋居民楼的一楼大厅打造了共享客厅,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且,这里还有志愿服务、党员先锋、统战同心、企业文化等多个特色主题客厅,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精细化服务,让居民更舒心

在武汉,社区的服务可不仅仅是打扫卫生那么简单。他们还根据居民的需求,提供各种精细化服务。比如,洪山东方红社区,这里的老旧小区没有围墙,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但是,得益于社区群干、下沉干部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这里的老旧小区竖起了严密防控的无形之墙,实现了零感染、零疑似。
他们每天用小喇叭循环播放防疫工作要求,逐户敲门喊人,测量体温,排查四类人员,重点部位消杀,送菜送药,忙得不亦乐乎。这种精细化服务,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三、信息化支撑,让治理更高效

现在的武汉社区,已经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了。比如,武汉社区电子通行证,就是一项非常实用的举措。居民只需要在手机上申请,就能轻松办理通行证,出入小区更加方便。
此外,社区还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居民信息的实时掌握,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这种高效便捷的治理方式,让居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关爱民生,让社区更有温度
在武汉,社区不仅注重治理,更关心民生。比如,为了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武汉社区食堂全面铺开。目前,武汉已开设了168家社区食堂,未来三年内还将增设850个,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营养均衡的膳食服务。
此外,武汉还出台了社区工作者管理新规,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面向社区工作者定向招录公务员等,不断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这些举措,让社区工作者真正感受到社区工作有尊严、有价值、有奔头。
五、共同缔造,让社区更有活力
在武汉,社区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居民共同参与的过程。比如,纸坊街共同缔造专班就带领街道部分试点书记来到武汉市青山区南苑社区、东湖高新春和社区参观学习,借鉴优秀社区的管理经验,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这种共同缔造的理念,让居民们有了“走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动力,也让社区变得更加有活力。
武汉的社区,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它们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关爱民生和共同缔造,让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走进武汉的社区,你会发现,这里不仅有家的温馨,更有城市的活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91黑料网 » 武汉社区,多元融合,和谐宜居的现代化社区典范